歡迎瀏覽CCLE教育后勤展覽會官方網站
CCLE第九屆中國教育后勤展覽會 倒計時:0 天
2021年2月7日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序號
|
三級指標
|
學校公共
衛生管理
|
(一)
健康教育 |
1
|
把中小學校健康教育課時納入教學計劃。普通中小學校必須開設健康教育課,保證任課教師和課時,中小學每學期6-7課時。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中學應當開設健康教育選修課或講座。校內設立醒目健康教育專欄,根據季節特點和防病工作的需要,定期更換宣傳內容。利用晨會、班團隊活動日、海報、廣播、校園網、電視、新媒體、公益宣傳等多種形式宣傳衛生健康知識。各級各類學校按要求使用省級衛生工作管理平臺。 |
2
|
開展預防艾滋病專題健康教育。高中學段4課時,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展艾滋病專題講座或教學課時平均每年不少于2課時。在公共區域張貼宣傳內容。 | ||
3 | 開足開齊體育課程。小學、初中每周4節,高中(含中等職業學校)每周3節;本科高等學校一至二年級開設不少于144課時必修課;三年級以上和研究生開設選修課;高等職業(專科)院校開設不少于108課時必修課。 | ||
(二)
校醫院(醫務室)和
校醫配備
|
4
|
大中專院校設置校醫院或門診部;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和600人以上的學校應設立醫務室或者衛生室。 | |
5
|
高等學校按照教職工(含離退休人員)與校醫100:1,學生與校醫200:1的比例配備衛生技術人員和防疫人員;
中等職業學校根據需要配備專職衛生技術人員;各高校配備1名以上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同時可按照每名大學生每年10元的標準設立學校公共衛生專項經費;
中小學按不低于學生人數 600:1的比例配備專職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學生人數不足 600 人的非寄宿制學校,可以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或者保健教師。
|
||
6
|
衛生室建筑面積應大于40平方米,應具備以下基本設備:視力表燈箱、杠桿式體重秤、身高坐高計、課桌椅測量尺、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急救箱、壓舌板、診察床、診察桌、診察凳、注射器、敷料缸、方盤、鑷子、止血帶、藥品柜、污物桶、紫外線燈、高壓滅菌鍋等;
保健室建筑面積應大于15平方米,應具備以下基本設備:視力表燈箱、杠桿式體重秤、身高坐高計、課桌椅測量尺、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急救箱、壓舌板、觀察床、診察桌、診察凳、止血帶、污物桶等。
高校校醫院或門診部除具備基本醫療和急診條件外,應具備新生入學體檢或每年定期對學生進行體檢所需的基本醫療設備。
|
||
|
(三)
傳染病和
常見病防控
|
7
|
建立因病缺課(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報告制度,指定專人做好學生晨檢、因病缺勤登記和對患病學生跟蹤隨訪工作。 |
8
|
按照《陜西省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加強視力健康管理,改善用眼環境,堅持眼保健操等護眼措施,定期開展視力監測。 | ||
9
|
建立疫情報告制度和工作規范,制定傳染病應急處置預案。發現疑似病人按規定及時逐級上報,不瞞報、漏報、謊報。發生傳染病流行或爆發時,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積極協助衛生部門做好現場處置工作,維護學校穩定。 | ||
10
|
全面落實國家和省上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指導意見,制定完善學校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 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 ||
11
|
每年定期對學生進行體檢,建立學生健康檔案。配合衛生部門開展預防接種宣傳,落實學生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 | ||
12
|
兩年內未發生學生聚集性食品安全和傳染病事件。 | ||
(四)
環境衛生
和個人衛生
|
13
|
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校園室內外環境衛生管理。垃圾分類管理,定點存放,做到日產日清,定期對垃圾存放點開展藥物消殺。 | |
14
|
學校教室、宿舍、圖書館等公共區域加強通風換氣,每次通風時間不少于30分鐘,每日不少于3次。 | ||
15
|
為學生設置水廁和洗手設施。中小學校每40-45人設一個洗手盆或0.6m長盥洗槽,并配有洗手液、肥皂等。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全面掌握“七步洗手法”和正確的健康生活方式,做到飯前便后洗手,踐行“四勤四不六要”健康行為。 | ||
學校食品
和飲用水
衛生管理
|
(一)
學校食堂
和食品安全管理
|
16
|
持有有效《食品經營許可證》,未超范圍經營。 |
17
|
建立從業人員健康管理檔案,持有有效健康證,開展崗前培訓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每日晨檢,做好個人防護,佩戴口罩工作并保持手部清潔。 | ||
18
|
食品原材料采購渠道可追溯,索證索票規范、齊全。未飼養、宰殺畜禽等動物,未采購、使用野生動物,未采購、使用未按規定檢疫檢驗或檢疫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及其制品,未采購、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動物肉類及其制品。采購和配送車輛干凈衛生、專車專用。 | ||
19
|
食堂布局合理,保持食品加工區和就餐場所環境整潔衛生和空氣流通;食品原料、成品、半成品及其加工、盛放器具、冷藏冷凍設施分開,且區分標志明顯。食品原料貯存溫度、濕度符合安全要求,離墻離地存放,沒有“三無”、過期、變質食品。中小學禁止生冷、冷葷、涼菜等冷食制作和銷售。 | ||
20
|
及時對食堂地面、墻面、桌椅等進行消毒,有防鼠防蠅防蟲防塵措施;對餐飲具進行規范清洗、消毒,并按要求進行保管,避免交叉污染。 | ||
21
|
嚴格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進行加工制作食品,做到燒熟煮透、生熟分開、葷素分開,確保熟制食品中心溫度達到70℃以上。 | ||
22
|
有專用留樣設備并正常運轉,有專人管理,按規定進行留樣并做好記錄。(125克,48小時) | ||
23
|
實施明廚亮灶,開通學校食堂智慧監管,將本校食堂操作間監控設備視頻信號接入陜西省校園安全視頻監控系統。 | ||
24
|
嚴格落實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各項政策,加強工作機構建設,落實相關配套資金,保障運行費用,配備專職管理人員,配足食堂從業人員,保證實施質量和食品安全。 | ||
(二) 學校生活、飲用水管理 |
25
|
學校集中供水、二次供水有衛生許可證,供、管水人員“健康合格證明”和“衛生培訓合格證明”。開學前對學校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自備井水質開展監測及蓄水池進行清洗消毒。 | |
26
|
桶裝水生產企業有衛生許可,對飲水機進行定期清洗消毒。 | ||
學校廁所
衛生管理
|
(一)
廁所設置
管理
|
27
|
中小學新建教學樓每層設廁所,女生13人一蹲位,男生40人一蹲位。 |
28
|
要有明確的管理制度,有專人負責管理,做到化糞池蓋板密閉嚴實,潔具廁具和衛生設施數量足夠、設施完好并正常使用。寒冷地區學校廁所應配備保暖設施,保證師生如廁舒適安全。 | ||
(二)
廁所保潔
作業要求
|
29
|
落實廁所保潔措施,實現 “四凈三無兩通一明”(即地面凈、墻壁凈、廁位凈、周邊凈,無溢流、無蠅蛆、無臭味,水通、電通、燈明)。應配備滿足工作需要的清掃保潔人員,清掃保潔應達到清潔衛生、整潔有序,基本做到隨臟隨掃、跟蹤保潔。 | |
30
|
廁所消毒工作常規每周進行2次以上,在蚊蠅孳生季節,加大消殺頻次,定期噴灑消殺藥劑,有效控制蚊蠅密度。傳染病爆發期間或疫情高發風險時段,結合實際加大廁所消毒頻次,做好學校全面消毒和疫情控制等工作。 |